2020年2月12日,我作为辽宁省首批援襄医疗队成员,开始了心理抗疫之行。初到襄阳,由于疫情严重、防护物资稀缺、担心被感染而产生的恐惧感和病毒一样无时不刻包围着我,但我相信只要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心理困境。
我和王哲教授、王舒老师组成三人心理援助队,负责襄阳市中医医院的确诊和疑似患者、当地医护人员和部分辽宁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在我们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和中医院的领导及相关科室对接后,便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展开心理救援工作。
精神科会诊通常是紧急通知。隔离病房里病毒的弥漫,患者情绪行为的不确定性,出诊前难以预判的过程和结果,都让我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一名偏执型精神障碍的院职工,因被列为疑似患者,隔离期间逃跑被公安人员带回,并过量服药、与医护敌对,经过我们的诊断治疗,冲动行为减少,逐步配合检查。另一名急性应激障碍的外地患者,被隔离期间因担心孩子没人照顾,言语、思维混乱,扰乱医疗和公安秩序,在我们给予用药指导后,情绪逐渐稳定,后期治疗顺利。
患者心理干预是24小时工作制。每天都有来自隔离病房的心理求助电话,患者围绕着疫情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慌、疑病、躯体化障碍,是我们每天周而复始要回答和解释的问题。
心理医生与一线医护人员,不仅是干预和被干预的关系。我们是队友,是同事,是朋友,同处在高危、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医护人员只是普通人,却在“白衣天使”的桂冠下,做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给予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就是:我们一直在你们身边。
在襄阳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我们防控病毒、查看患者病历、回访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问诊、深夜研讨工作方案、总结每项工作内容。从漫天飞雪到樱花飘香,历时39天,我们辽宁援襄心理医疗队的任务圆满结束,我们完成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守护了我们的祖国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