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心理一科是全开放式管理病房,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主任、护士长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是医院医疗护理学科带头人。因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口碑相传,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科室目前设置床位70张,高级包间9个。现有医护人员14名,其中医生5名,护士9名。
心理一科拥有一支精堪的医护团队。以“仁爱、敬业、诚信、务实”为科室服务理念,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打造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让每位就医者在这里享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体验。
【主治疾病】
心理一科以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治疗为亚专科方向,主要收治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进食障碍等)、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分离(转换)障碍、应激相关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等)。
在传统药物治疗或药物基因检测更精准用药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最先进的无抽搐电休克、经颅磁、生物反馈及高压静电、针灸理疗等各项物理治疗。同时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性进行专业的心理测量评估,开展有针对性的沙盘游戏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模式。指导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学会与人沟通,宣泄负性情绪,掌握各种应对生活技巧,重建生活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另外,科室经常开展集体健身联欢、健康讲座、工休座谈等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营造温暖如家的住院氛围,积极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康复,重返校园!
【科室领导】
科主任:吴迎春
护士长:蓝慧
【联系电话】024-73822096
[优秀科室推介]
用故事讲述“心理一科”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省三院)心理一科,是医院里的一个开放病房。住在这里的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在家属陪伴下自由出入病房,到外面休闲、娱乐或者购物。这里的大小包房持续爆棚,住满了辽宁各地的患者,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的患者也经常慕名而来。
病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常常是阴霾笼罩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患病的痛苦,有家属的焦灼,也有医护人员职业化的操作,诊疗、护理紧张忙碌,总会觉得缺少些温度。那想象里的精神心理病房又会是什么样?疯狂、恐怖、无法交流和歇斯底里?
当您走进我们医院的心理一病房,会和您想象中的很不一样,这里有一种真正的信任和托付,更有一种真正的温暖和尊重。
走进心理一科,迎面碰到的患者会和您点头,家属会和您打招呼。病室里,有医生与患者亲和交流的场面;走廊里,随时会看到有护士帮家属搭把手的身影;娱乐室里,患者们或下棋或打牌或唱歌或跳舞;家属间的交流也常常带着微笑,互相鼓励着。
在医院大规模装修改造,心理一科被迁进非常简陋的地方时,心理一科的患者仍然有增无减。为什么会有患者不远百里、千里来这里就医?
是因为这里有被公认的“最美医生”吴迎春主任?有被患者叫做“妈妈”的刘艳春护士长?有被医院评为“优秀科室”的精英团队?
是的,声誉来源于实干。百姓买账的不是广告,而是口碑。实实在在把病治好,真真正正把服务做好,会让百姓感恩,并且口口相传。
我喜欢用故事告诉您发生在心理一科的真实故事。为了保护患者隐私,请理解我用化名和做轻微的情节删改,但我保证他们来自心理一科。
技术--是科室的第一声誉
当您听到心理一科时,您可能会想心理病房收治的会是一些有心理问题的轻症患者。但在我们医院,由于床位紧张,心理一病房不仅收治有心理问题的轻症患者,还收治大量重症、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好多患者是久治不愈辗转来到我院就医的。
吴迎春主任带领她的医疗团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国内最先进的无抽搐电休克、经颅磁、生物反馈、高压静电等物理治疗技术,以及个体及集体心理治疗等方式,治疗着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包括带有严重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患者。
老于就是一位特殊的患者。两个月前,他是一个在死神面前走过一遭的人。
63岁的老于,患尿毒症已经7年,靠定期做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两个月前,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症状,坚信医护人员暗害他,拒绝治疗。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躁动不安,多次拔掉透析管子,致使辗转多家综合医院,透析不成。因为他们不会用药控制精神症状。又到几家精神专科医院求治,由于老于病情复杂,他们又缺少透析技术而不敢收治。当家属带老于慕名从外地赶到我院时,老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已经非常不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关键时刻,要求精神科医生不仅是会看精神疾病的医生,还应该是能临阵上场的全科医生。
吴主任凭借她在内科、血液透析科和精神科工作过的经验,充分利用本院血液透析科室的有力资源,果断决定收治患者。并与科室成员一起展开了紧急救治。经过几次抢救,老于几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吴主任胆大心细,技术过硬,和科室同事密切配合,经过透析、灌流、精神科用药和心理治疗,现在的老于躯体状况逐渐好转,精神症状逐渐消失。老于的老伴经常推着他到室外晒太阳,他见到医生护士也总是带着笑容。
口碑--是科室的金字招牌
他,叫小山,30岁,曾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失恋后逐渐发病。起初表现发呆,漫无目的地乘车,与家人交流出现障碍。后来发展成不知洗漱,不知打理大小便,不能交流。在当地住院后,意外发现大面积脑萎缩。父母曾带他到北京、上海、黑龙江、长春等地治疗,历近三年辗转求医,效果不见明显。花尽了家里的积蓄,又欠了很多外债。后来北京专家建议他们回当地治疗,并建议说你们辽宁省精卫中心就很不错。于是,小山跟着妈妈住进了我们医院心理一科。
吴主任会同专家反复研究治疗方案,多次会诊。主治卢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悉心治疗。护士长带领她的护理团队,也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他们,开导患者的父母,尽可能给他们减免费用,科里的人员不断地送给他们衣物及生活用品。及时带领小山参加功能训练。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小山出现奇迹,开始能和父母说上几句话,在协助下能够洗漱,现在即使在思维混乱的情况下也开始听父母的劝阻。
小山的妈妈说,奇迹,真是奇迹!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院,有这么好的医生和护士。我们跑了那么多地方,现在终于找对了。来这里之前,我都没有了信心,但是做父母的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不管,三年多,我的眼泪几乎没有干过,现在好了,有了盼望.......
呵护--让患者温暖和康复
他叫华强,一位帅气懂事的小伙子。但是每次发病,他都会把父母打得不敢回家,把家里砸得稀巴烂。他痛苦、疯狂,深更半夜失踪,父母不得不四处寻找。
一次,在父母着急得不得了时,心理一科护士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华强来到科里。他急促敲门,心理一科护士见到是他,赶紧打开门,把他迎到科里,尽量安抚他,不要他再乱跑。寒冬腊月里,华强穿着不整,脚上也跑丢了一只鞋。护士赶紧找来新鞋给他穿上,并披上军大衣。奇怪的是,华强一到心理一科就变得特别乖顺,医生护士说什么他都听。
现在我们问他,为什么你发病时要往这里来?他笑着说:“你们对我好呗!”他妈妈也说:“我儿子不愿意出院,说这里比家好!管护士长叫妈,昨天医生护士还给他过生日了呢,他老高兴了!”
“不想出院”,有一位大姨也这么说。她说:“在家就我一个人,很孤单,在这里总有护士问寒问暖,什么是都替我想着,最主要的是他们不歧视我们,他们老捐钱捐东西给我们。逢年过节,我们在这里也一样过。”
是呀,在心理一科,护士长记着每位患者的生日。在患者生日当天,一定会送上蛋糕,尽管蛋糕不大,但那是科室医护们的心意,这让患者和家属心里暖暖的。常常有患者感动得流泪。为鼓励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医护人员们会以方便面、火腿肠、小食品作为奖品来鼓励。春节,患者、家属能和医护人员一起包饺子,高高兴兴过大年。元宵节时,患者也同样能吃到香甜的汤圆。在医院拨发的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科室人员常常主动捐款。
有患者告诉我,今年“三八”节,我们每位女患者和陪护妈妈都得到了一支护士长发的护手霜。她说:“瓜子不饱是人心啊!我们在这里治病,心情非常舒坦。我们不给医生护士塞红包,他们反倒老给我们发东西,非常感动啊!
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心理一科医护人员,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扭秧歌、跳健身操、开联欢会,到户外去郊游等等。
在心理一科,患者和家属们经常说,这里的每个工作人员,真的是每个人,心眼都特别好使,科里有什么事,他们都一起做,心特齐、特团结。我们也受他们感染,家属间也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没有一点矛盾。工作人员也经常夸患者和家属们善解人意,没有说道。
真的,在心理一科,您听着医患之间的交流,会感到很真诚,很温暖!一点也没有医患之间的距离感,真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在这里,不仅有科学、严谨、专业、规范的救治能力,让患者口口相传,互相介绍着前来就医。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群慈悲、大爱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治疗心理疾病,而更是尊重每一位患者的尊严和价值。他们悉心照料着每位患者的饮食起居,做着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功能锻炼,积极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有时,我想:人们老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难。但我想说,如果您有机会来我们医院心理一科看看,亲身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你还会觉得有医患纠纷发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