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来到了我的诊室。女孩微笑示意向我点头问候:“医生,您好!我是心理热线阿姨介绍来就诊的。”“我能帮助你什么吗?”女孩此时有些胆怯地说:“医生,我睡眠不好,能开些药吗?”出于医生执业的敏感,我似乎察觉到了女孩背后的一些隐情。我们双目对视了片刻后,我拉过了女孩的双手,并顺势检查了一下她的双臂,在左上臂可见一些陈旧的划伤疤痕。“这是你心痛时用刀划伤的?”女孩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一双渴求的目光注视着我,似乎感觉我读懂了她。女孩伴着泪水,开始叙说自己的心事。
女孩,今年17岁,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初三那年,母亲不能忍受父亲的家暴离异,她现在与单亲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就是在那一年,她划伤了手臂,但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老师都说她是重点大学的好苗子。现在还有1个多月就要高考了,可是近2个月她是莫名的烦躁、睡眠不好、头疼、白天乏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兴趣。“一个月前我偷偷口服一代维C银翘片,事后害怕告诉了妈妈,怕妈妈担心,谎称说感冒不好很难受,当时我真的是不想活了!”“现在还有这种想法吗?”女孩点了点头。“这种情况家里知道吗?”女孩摇头说:“说了也没用,妈妈的脾气很大,所以我在妈妈面前总是强颜欢笑,她不知道我打了心理热线,也不知道我今天来就诊。我每天伪装自己,真是太累了。”
通过初步评估,女孩目前存在抑郁症状,且有很大的自杀风险。我给予女孩支持性的心理疏导后,她同意连接妈妈的电话,可没说两句,母女俩就争吵起来,女孩哭喊:“难道我死了,你们才会相信我病了吗?”女孩的呐喊流露出情绪的崩溃和对生活的绝望,听着令人心痛。我接过电话,试图向母亲介绍一下孩子的病情,此时母亲情绪仍然很激越,电话里愤愤地指责和盘问医生:“你是哪儿的医生,干什么的?好好的孩子,为什么连哭带嚎的,我女儿有什么病?我的孩子自己清楚,不用你来说教我……”我知道此时不能在电话里抚平母亲的情绪,告诉她来医院接女儿就放下了电话。……
事后,我与女孩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女孩的问题得也得到了校方的关注,在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的帮助下,女孩参加了高考,虽然没有如愿考上重点大学,期望女孩已经走出阴霾,未来生活充满阳光!
近年来,我们对抑郁症似乎并不陌生,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有多少青少年在独自承受抑郁痛苦,有多少家长愿意承认自己孩子抑郁?《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尽管抑郁症是可治疗的,多数青少年却从未接受过专业帮助,一些青少年抑郁症若不能及时识别、治疗可持续到成年。
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与成年人略有不同,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症状,时间持续两周以上,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了,这可不是孩子的矫情和叛逆了。
1.情绪 悲观忧伤,常因一件小事忍不住地哭泣,有时又烦躁不安,乱发脾气,感觉不到快乐,做事提不起兴趣,讨论一些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2.认知 觉得自己不好,自责,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学习成绩下降。
3.行为 厌学、变得孤僻、有的逃学或离家出走,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管教,可能尝试饮酒、吸烟或其他成瘾性物质,自伤、自残,严重者有自杀行为。
4.生理 失眠或睡眠过多、食欲和/或体重与之前相比明显不一样,频繁头痛或胃痛,易疲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1.及时就医 规范治疗
尽快找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从而判断孩子的病情并作出专业指导和规范治疗,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
2.调整心态 提供支持
家长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及时调整好心态对家长来说非常重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3.沟通理解 倾听共情
学会倾听,与孩子共情,多给孩子一些支持和陪伴,在开放、平等的对话中,可以尝试讨论孩子抑郁症的症状,假如这个孩子有自杀的想法,合适的询问反而是有助于降低他的自杀风险,那是因为让这个孩子感受到被关爱、被理解。
4.学会接纳 避免抱怨
抑郁症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因此,不要怪罪自己,变得愧疚、自责,更不要怪罪孩子。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抑郁症相关的知识,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5.积极运动 参与社交
积极鼓励孩子外出散步或进行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处理好人际关系。
抑郁症可防可治,希望我们大家都来关注青少年抑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吴迎春/心理一科 注: 此文发表于《民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