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初三的嘉仪,终于挨到了放学,他再次偷偷地溜到了网吧,沉迷在网络世界,一夜未归。愤怒的父亲找到了嘉仪,重重的巴掌落到了他的脸上。回到家里,母亲没收了他的零花钱,数落他不学好,没出息。半年来,曾经学习优秀的嘉仪成绩一落千丈。他羞愧自责,不争辩,不逃脱,任由父亲打骂。第 2 天,嘉仪背着书包离开了家,没有上学,身无分文地在街上游荡。丧失自尊和自信的嘉仪,脑海里反复出现“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活着?”妈妈接到老师电话:“嘉仪今天没来上学,他最近上课经常发呆,打瞌睡,也不爱与同学交往,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困惑?”
父母放下电话四处寻找,最后在网吧附近找到了嘉仪。他们强忍住了愤怒,可是却想不明白,每天辛辛苦苦赚钱,给他好吃好喝,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他做。唯一的希望就是让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可他怎么会这样?
【专家解读】
嘉仪表面上是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厌学,实际上是个人心理和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嘉仪的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经常夜间出车。母亲打理超市,每天也忙到半夜。平时,父母与嘉仪之间最多的话题就是学习成绩怎样,排名多少。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嘉仪成绩没有小学好。每当学习成绩下降,他面临的不是父亲的打骂,就是母亲的冷言冷语。嘉仪性格内向、自卑,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很难与同学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因此在学校感觉很孤独。他跟父母也没有共同语言,感受不到尊重,缺少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嘉仪心理还不成熟,认识事物和自我控制力不足,不敢面对心理冲突,因此迷恋上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嘉仪勇敢搏击,能获得成功的快感。网络游戏成了他逃避现实,发泄情绪,减少焦虑和压力的唯一方式。他把虚拟当成了现实,不上网就没有目标,产生悲观、消极心理。
【应对方法】
针对嘉仪的这种情况,我对一家人开展了家庭治疗。从调整家庭关系入手,改变亲子沟通模式,帮助嘉仪和父母树立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我引导父母学会欣赏和表扬孩子,过多的批评、挑剔只会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和逆反心理。让嘉仪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对身体、心理、行为方面会造成危害,并尝试用正确方法缓解情绪和压力。增加自信,学会理解他人,不断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我与嘉仪、父母共同制定了一份“学习与上网”的时间清单,帮助嘉仪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嘉仪和父母达成了“行为契约”,如能控制住上网的冲动,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通过系统的治疗,嘉仪又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消极悲观的情绪也得到了改善。他回到了学校,学习成绩不仅提高了,也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相关知识】
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儿童青少年占中国网民 22.5%,随着游戏玩家数量的迅速增长,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许多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型杀手。
儿童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主要有几下几点原因:
1.追求时尚,求知欲望强烈。青少年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追求时尚与成就感,不玩网络游戏,可能就没有与同学交流的谈资。当他们缺乏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时,网络游戏便乘虚而入。
2.宣泄情绪,产生优越感。网络游戏里的多重匿名身份,可以让他们卸掉伪装,肆意宣泄潜在的攻击、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通过在虚拟世界里的成功,许多儿童青少年能够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产生优越感。
3.面对困境,缺少应对措施。儿童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要面对家庭不和、新环境适应不良、成绩下降、老师批评、同伴关系不好等困境,如果不会积极解决,网络游戏便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
4.环境影响,迷失人生目标。部分儿童青少年缺乏学习、生活目标,因而在受到同伴邀请或偶尔上网后便沉迷网络,虚度光阴。家庭教养方式不良或父母离异出现监管错位,也会促使儿童青少年逃避现实、迷恋网络。
【健康贴示】
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庭是第一道防线,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善于学习、自强自律,做孩子的好榜样。
1.多角度看待游戏。了解网络对孩子具体意味什么,不要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评价、贬低和攻击孩子喜欢的网络游戏、网络主播或网站。
2.尊重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设置合理的行为规则,不影响正常生活、休息与学业。
3.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及时给予生理和心理指导,用家庭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回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
4.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帮助孩子设定生活目标与规划,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多陪伴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外出采风等,让孩子看到网络上没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