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大学生小李,性格一直比较内向,最让爸爸妈妈头疼的是,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从不与同学聚餐、逛街,就连微信好友也是少的可怜。一次英语课,老师让她读课文,她感觉脸红、心慌、手心出汗,迟迟不能朗读,在以后的学习中,她更是坐到了班级最后一排,非常担心老师提问,常感到上课的时间非常漫长。在公共场合需要与人交流时,她也非常紧张,经常大脑一片空白,不敢直视对方,甚至手心出汗、双腿发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约上三五好友,啤酒烧烤、把酒言欢、游山玩水是非常快乐的事。但也有一些人只喜欢宅在家里,走路时遇到熟人马上绕着走,去任何社交场合也只能和熟悉的人交流,一旦有陌生人加入就会感到十分的拘谨和尴尬。让他们恐惧的可能不是“明天加班”,而是“部门团建”,更别提在公众面前发言和上台演讲了。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为“社恐”。显然,大学生小李就是一个“社恐”女孩。
“社恐”又称社交恐怖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多在17-30岁之间发病,终身患病率约为13.3%。社交恐怖的特点是明显而持久地害怕社交性情境或可能诱发使人感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一旦面临这种情景立即“手脚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并且可以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患者很清楚这种反应是过分和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因为害怕在人前出丑或难堪而极力回避各种社交场合,明显的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职业和社会功能。
表现为显著而持久地害怕在公共场合可能出现的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如公共场合的发言、上台演讲等,常过度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并对自己的社交行为给予负性评价。在相应的社交场合中持续地紧张或恐惧,若患者处于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时,则会更加紧张不安。回避及焦虑担心在社交情景中出现尴尬或羞辱行为,为避免该行为而极力回避社交,并对即将参与的社交感到紧张、焦虑;在某些极端情形下,患者会拒绝一切社交活动,自我隔离。感觉增强和躯体症状长期精神紧张的社交恐怖症患者,可出现警醒度上升、感觉增强(如恐惧较大的声音、夜晚恐惧灯光)等症状;社交交流障碍的患者的症状更多伴有出汗、脸红和口干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了解真实的自己要想摆脱社恐,就要试着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焦虑是如何产生的,积极学习演讲技巧、谈话技巧等社交技能,另外学会深呼吸及肌肉放松训练也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树立强大的信心想要战胜社恐需要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可以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每天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刚刚和陌生人打了个招呼,我约了同事共进晚餐,对自己说一句:我是最棒的!除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外,还要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来积累可以让自己充满自信的资本;从最擅长的事情做起,如多看些有益的书籍,多几次旅行,坚持运动等。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且运用到工作、生活、学习中去。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积极的语言交流是战胜社恐的法宝。在和别人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有效的放松心情,还能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并且得到积极客观的评价。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对于自己不过分苛求,对于他人评价不过分在意,不要总是羡慕别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走出去迈进来 即走出家里的大门,迈进社交的圈子。你会发现,其实社交也没有那么恐怖,当你微笑面对生活时,生活处处都是关心与爱护、幸福与美好。良好的家庭支持 家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患者正确的教育及支持,要帮助、鼓励和包容患者,以身作则带领患者进行社交模拟,战胜恐惧、焦虑、回避。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尤以心理治疗更重要,包括暴露治疗、行为功能分析、认知疗法、社交技能训练和团体治疗等。药物治疗则多选用苯二氮卓类及抗抑郁药。如需这些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