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专家与您聊聊孩子的睡眠健康。
“瞌睡虫”戏弄的初中生
彤彤(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妈妈陪同就诊。一进门,妈妈就迫不及待地说:“医生,这孩子都让我愁死了!让她好好学习,就是不听话,还跟我发脾气,说再逼她就不上学了……”。我看着彤彤,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神萎靡,哈欠连天。
彤彤以前一直乖巧懂事,成绩优异,但是,老师反映她最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时常打瞌睡,成绩明显下滑。
彤彤抬起头,非常无奈地说:“医生,我没有心理问题,我不是不想学习,就是太困了!”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了解到彤彤的成绩虽然不错,但是距离考上重点高中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望女成凤的妈妈非常着急,从初二暑假开始,就给彤彤报了很多补习班。彤彤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2:00以后,早上6:00就要起床,因此她每晚睡眠不到6小时!
彤彤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轻度焦虑,没有抑郁症状。
专家解读
彤彤存在的是“睡眠剥夺”问题。在睡眠门诊,睡眠剥夺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高危人群为中学生和中青年人。睡眠剥夺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缺失或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如学生为了重要的考试,公司员工为了完成紧急的任务,往往会刻意缩减甚至舍弃自己的睡眠时间,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
人在思考时,大脑代谢产物会不断累积,睡眠过程中,大脑可以高效清除这些代谢产物,从而恢复脑活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如果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立即进入睡眠状态,对所学的内容有加强作用,知识的巩固依赖于学习之后的睡眠。深睡期是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多出现在前半夜,因此,让孩子在晚上11:00前上床睡觉也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的关键。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是目前青少年在学习中最常听到的鼓励式话语,也是升学压力的真实写照。《2019年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青少年睡眠的第一压力。虽然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尽相同,但是一般建议6~8小时,尤其是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所以不足6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彤彤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短期的睡眠剥夺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但长期的睡眠剥夺,就容易使人出现身体和心理问题,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抑郁、焦虑,学习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应对瞌睡虫的“戏弄”?
针对彤彤的问题,我给予她以下建议:
1.充分休息,补足缺失的睡眠。
2.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尽量缩减补习时间,保证晚间7~8小时的睡眠时间。
3.每天睡前按照指导做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
1个月后复诊,彤彤已经是个阳光的女孩了。后来我了解到,彤彤虽然没有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妈妈也理解了孩子。妈妈说:“孩子的人生路很长,可以不断地努力。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健康,什么事都做不成”。
怎样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
1.执行“睡眠令”。2023年9月起,教育部颁布了“睡眠令”,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等三个重要时间作出明确要求,保证青少年儿童有更充足的睡眠。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降低噪音,如关上门,戴耳塞,拉上窗帘,保证光线不刺眼,室内温度适宜等。
3.加强睡眠教育。父母和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睡眠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早睡、早起、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等。家长应该监督孩子,尽量不要打网络游戏,如果不能做到,应合理安排孩子的网络游戏时间。
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尽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安排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运动等。
5.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睡前不要责备孩子,让孩子精神不要过度紧绷,尽量以心情愉悦、放松的状态进入睡眠,可以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